遠形
成語(Idiom):遠形
發音(Pronunciation):yuǎn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狀遙遠,不相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遠形是指兩個或多個物體的形狀相距較遠,沒有相似之處。它用來形容事物之間的形狀差異很大,沒有共同點或相似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遠形常用于描述事物之間的形狀差異,可以用來形容人物之間的差異、物品之間的差異以及觀點之間的差異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遠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賈誼傳》中。故事中,賈誼是西漢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學家。他曾經寫了一篇論文,用“遠形”來形容兩個人的相貌差異。后來,這個成語就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遠形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人的相貌真是遠形,完全看不出來是親兄弟。
2. 這兩幅畫的風格差異很大,可以說是遠形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形狀完全不同的物體,它們的形狀之間相距很遠,沒有相似之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遠親不如近鄰”、“遠水解不了近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兩個形狀完全不同的玩具,可以說是遠形了。
2. 初中生(13-15歲):這兩個人的性格遠形,完全不一樣。
3. 高中生(16-18歲):這兩本書的內容差異很大,可以說是遠形了。
4. 大學生及以上:這兩個學科的研究方法遠形,完全不同。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遠形”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