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訪貧問苦
發音(Pronunciation):fǎng pín wèn k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去探望貧困的人,詢問他們的苦難和困境,表達對貧困者的關心和同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訪貧問苦是由“訪貧”和“問苦”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訪貧指的是去看望貧困的人,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問苦則是詢問他們的苦難和困境。這個成語主要強調對貧困者的關心和同情,表達了人們關心社會弱勢群體的情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訪貧問苦通常用于形容人們關心貧困者,關心社會弱勢群體的行為??梢杂糜诿枋鲆粋€人積極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問題的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季氏》中有一則故事,孔子的學生曾子去拜訪貧困的人,詢問他們的苦難和困境??鬃訉υ拥男袨榉浅Y澷p,稱贊他是個有同情心、關心他人的人。后來,人們就用“訪貧問苦”來形容這種關心貧困者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去鄉下訪貧問苦,關心農民的生活。
2. 這個社會組織定期組織志愿者訪貧問苦,幫助貧困家庭解決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去拜訪貧困的人,詢問他們的苦難和困境,表達關心和同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施粥無忘瘡痍”、“行濁言清”等,深入了解中國文化中關于關心弱勢群體的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要像訪貧問苦的人一樣,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初中生:志愿者團隊每個月都會組織訪貧問苦的活動,幫助貧困家庭。
高中生:我計劃參加社區的訪貧問苦活動,為社會做一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