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手
基本解釋
(1).猶高手,好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古者,卜以決疑……且十中六七,以為上手。”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箜篌》:“ 咸通 中,第一部有 張小子 ,忘其名,彈弄冠於今古。今在 西蜀 太和 中,有 季齊皋 者,亦為上手。” 浩然 《艷陽天》第四章:“這個人心眼很透靈,文化高,算盤好,工作也利索,在農業社會計里邊,算是一把上手。”
(2).猶莊家,某些牌戲或賭博中每一局的主持人。《官場現形記》第二一回:“其時正有個票號里擋手搶著做上手,聽説搖攤,已經坐了上去。”
(3).位置較尊的一側。古代或尚左或尚右,因時代習俗而異。后多指左手一側。《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兩個下得嶺來,尚有一里多路,見一所林子里走出兩個人來,上手的是 陳乾娘 ,下手的是 王婆 。”《水滸傳》第一○九回:“那麻扎刀林中,立著兩箇行刑劊子,上手是鐵臂膊 蔡福 ,下手是一枝花 蔡慶 。” 郭沫若 《創造十年》八:“就席的時候, 夢旦先生 并沒照著西洋禮節,他是坐在那長餐桌上手一邊的正中, 胡博士 坐在他的左手,我是坐在他的右手。”
(4).猶先例。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二折:“我也曾觀 唐 漢 ,看 春秋 ,都是俺為官的上手。”
(5).指先前的經手人。《儒林外史》第十六回:“我賭氣不賣給他,他就下一個毒,串出上手業主,拿原價來贖我的。”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清查之法》:“其徵收,有前任上手交下存庫者,有前任上手民欠未完接徵者,俱要作前任經收之費。”
(1).舉起手。 唐 韓愈 《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
(2).動手。《京本通俗小說·海陵王荒淫》:“所以不遽上手者……恐怕點破其軀, 海陵 見罪故耳。”《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 公子 纔要上手去摸, 何小姐 忙攔道:‘別著手!那箭頭兒上有毒!’” 柳青 《創業史》第二部第十三章:“ 姚世杰 是傻瓜嗎……他想破壞燈塔社,他能直接上手嗎?”
(3).到手。指達到某種目的。《水滸傳》第一○五回:“那將士費了本錢,弄得權柄上手,恣意尅剝軍糧,殺良冒功。” 張天翼 《包氏父子》一:“只要他當上了籃球員,再象 郭純 那么把西裝一穿, 安淑真 不怕不上手。”
(4).開始。 老舍 《四世同堂》五四:“他先不能一上手就強硬,他須用眼淚和甜言蜜語感動 菊子 ,教她悔過。”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上首; 位置較尊的一側) left-hand seat; seat of honour
成語(Idiom):上手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開始動手做某件事情或開始學習某項技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手是一個表示動作開始或學習開始的成語。它常常用來形容人開始動手做某件事情,表示人已經準備好了,可以開始行動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上手常用于工作、學習或培訓等場合,表示開始進行實際操作或學習。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在某個領域或技能上的初步掌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上手成語的起源,沒有具體的故事或傳說。它是由“上”和“手”兩個字組成,表示開始動手做事情的意思,是一種常見的表達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手的結構是由“上”和“手”兩個字組成的,其中“上”表示動作開始,而“手”表示動作的具體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剛剛加入我們的團隊,很快就上手了。
2. 學習新技能需要一點時間,但只要認真學,很快就能上手。
3. 這個項目我已經準備好了,明天就可以上手做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上手”與開始動手做某件事情的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例如,想象自己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時,老師鼓勵你說“開始動手吧,你已經準備好了,可以上手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動作開始相關的成語,如“下手”、“入手”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拿起畫筆,準備上手畫一幅漂亮的畫。
2. 小學生:老師讓我們寫作業,我馬上就上手了。
3. 初中生:我參加了學校的籃球隊,現在開始上手訓練。
4. 高中生:為了準備高考,我每天都要上手做很多練習題。
5. 大學生:實習課程剛開始,我們要上手進行實際操作。
6. 成年人:新工作剛開始,我需要盡快上手熟悉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