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池
基本解釋
(1). 唐 代 長安 池名。故址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一折:“明日三月初三,都要趕 九龍池 賞 楊 家一捻紅。” 元 無名氏《梧桐葉》第三折:“ 若耶溪 西施 戲瓢, 九龍池 玉環 鬭草。”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九龍池》:“ 九龍池 接近 昭陵 ,其北有 粹澤亭 為累朝駐蹕之地。”
(2).故址在今 四川省 茂汶羌族自治縣 。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四川汶山縣》:“ 巨人山 在 汶山縣 南三十里,山頭有石如人……下有九池,俗傳是 九龍池 。”
成語(Idiom):九龍池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lóng c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濟濟、眾多英才聚集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龍池是一個由九條龍組成的池塘,象征著眾多的龍。成語“九龍池”比喻人才眾多、聚集在一起,形容某個地方有很多有才華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個地方的人才輩出,如某個城市的科技園區、創業孵化中心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班超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班超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將領,他在西域征戰時,曾在一個大池塘邊上駐扎。據說這個池塘中有九條龍,象征著眾多的龍。后來,九龍池就成為了形容人才濟濟、眾多英才聚集的地方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龍池的結構為“數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科技園區真是個九龍池,每個公司都有很多優秀的員工。
2. 那個學校的教師團隊真是個九龍池,每個老師都是行業的佼佼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九條龍聚集在一個池塘中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九條龍在九龍池中游動,象征著人才的聚集和眾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神話中關于龍的故事,了解龍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征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就像一個九龍池,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特長。
2. 初中生:這個足球隊真是個九龍池,每個隊員都有出色的技術。
3. 高中生:這個學術會議上的專家真是九龍池啊,每個人都是領域內的頂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