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束
成語(Idiom):屈束
發音(Pronunciation):qū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受到壓制、束縛而屈服,不能自由發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屈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屈”表示屈服、低頭,第二個字“束”表示束縛、限制。屈束的含義是指因為受到外界的壓力、限制或束縛而無法自由發展,只能屈從于他人的意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屈束常用于描述個人或團體在面對強大的力量、壓力或者限制時,無法自由行動或發展的情況。這個成語可以用來表達對權力、壓迫或約束的不滿和無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屈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故事。故事發生在秦朝末年,項羽是一位英勇的將領,他帶領起義軍與秦朝作戰,最終推翻了秦朝的統治。然而,在建立新的政權時,項羽因為缺乏政治經驗和統治能力,被劉邦所取代。劉邦成為了新的皇帝,而項羽則被囚禁在垓下。這個故事中的屈束,就是指項羽因為失敗而被束縛、屈服于劉邦的統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屈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封建社會中,農民常常被地主的剝削壓迫,生活在屈束之中。
2. 這個公司的發展受到了政府的屈束,無法自由拓展市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屈束的含義與被束縛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被捆綁在一根繩子上,無法自由行動,就像是在屈束之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屈束相關的成語,如“屈膝投降”、“束手無策”等,以擴展對相關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被爸爸媽媽屈束在家里,我想去公園玩。
2. 初中生:老師總是屈束我們的創造力,不讓我們發表自己的意見。
3. 高中生:大學入學考試是屈束學生的一種方式,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和選擇。
4. 大學生:社會的競爭使得很多人感到屈束,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