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蒂
基本解釋
梗塞的東西。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介,通“ 芥 ”。 詧盦 《學界風潮記·學生終止罷課之宣言》:“甚愿勿存介蒂,互契道心。” 王西彥 《古屋》第五部三:“但我們……竭心裝出心無介蒂的坦然神情。” 王火 《新“三岔口”》:“我這人一向寬宏大量,講點感情,也就不心存介蒂。”
成語(Idiom):介蒂
發音(Pronunciation):jiè d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行高尚,言行舉止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介蒂是由“介”和“蒂”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介”意為端正、正直,“蒂”意為品行、道德。合在一起,表示人的品行高尚,言行舉止端正,是對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高度贊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夸獎一個人的品德高尚,為人正直。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生活中言行舉止得體,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介蒂”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但這個成語在古代文獻中出現頻繁,說明這是古人對于道德品行的高度重視和贊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介蒂”的結構為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行高尚,一直被大家稱為一個真正的介蒂。
2. 她的言行舉止端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真是個介蒂。
3. 這個領導為人正直,是個真正的介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介蒂”拆分為“介”和“蒂”兩個字,記憶時聯想“介”表示端正、正直,“蒂”表示品行、道德,從而理解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道德倫理觀念,以及其他與道德修養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說,品行端正的孩子是真正的介蒂。
2. 初中生(14歲):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德高望重、被人稱為介蒂的人。
3. 高中生(17歲):學校的領導為人正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真是個介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