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佚
成語(Idiom):殘佚(cán yì)
發音(Pronunciation):cá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殘缺、缺失的文物或書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殘佚是一個漢語成語,由“殘”和“佚”兩個字組成。殘指不完整、不完全,佚指失落、遺失。殘佚形容文物或書籍的殘缺、缺失狀態。在古代,由于種種原因,許多文物和書籍未能完整保存下來,只有部分殘片或殘卷流傳至今。因此,殘佚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事物的殘缺不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殘佚常用于描述古代文物、古籍以及其他事物的殘缺狀態。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幅古畫只保存了一小部分,一本古書只有幾頁尚存,或者一座古建筑只剩下殘垣斷壁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殘佚一詞最早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嘗使人書天下之籍,皆盡焚之。已而又悔之,欲使人更得古籍,乃下令天下有古籍皆送之官。於是有送《山海經》者。始皇怪其未有《山海經》,問之,對曰:‘殘在民間。’於是下令繕《山海經》。”這個故事描繪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歷史事件,也是中國古代文物殘佚的一個典型例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殘佚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幅古畫只有一小部分殘佚的痕跡,無法完整呈現原貌。
2. 這本古籍因為歲月的侵蝕,只剩下了幾頁殘佚的文字。
3. 這座古建筑經歷了戰火的摧殘,現在只剩下殘佚的磚石堆砌在地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本古書被撕成了兩半,其中一半丟失了,只剩下殘存的一半,形成了殘佚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物和古籍的殘佚情況,可以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史和考古學相關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故事書只有幾頁,好多頁都殘佚了。
2. 初中生:這座古城經歷了戰爭,現在只剩下了一些殘佚的城墻。
3. 高中生:這幅名畫在歷史上曾經遭到破壞,現在只有殘佚的一小部分被修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