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殊室利
成語(Idiom):曼殊室利
發音(Pronunciation):màn shū shì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心思、意圖難以捉摸,深藏不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曼殊室利來源于佛教經典《法華經》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曼殊室利的菩薩,他的心思、意圖總是難以被眾人揣測和了解。因此,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人的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意圖難以被他人察覺和理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意圖難以被他人察覺和理解的情況。比如,當一個人的行為和言語表現出與他內心真實想法不一致時,可以用曼殊室利來形容他的內心真實想法難以被他人察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曼殊室利這個成語來源于佛教經典《法華經》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曼殊室利菩薩是一位擁有深奧智慧的菩薩,他的心思和意圖總是難以被眾人揣摩和了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曼殊室利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曼殊”是菩薩的名字,“室利”表示心思、意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總是曼殊室利,讓人難以捉摸。
2. 她的內心深處的想法總是曼殊室利,沒有人能夠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曼殊室利”與一個神秘、難以捉摸的人物或事物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佛教經典《法華經》中的故事,了解曼殊室利菩薩的智慧和教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心思總是曼殊室利,我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初中生:她的意圖總是曼殊室利,我們無法猜測她的真實目的。
高中生:他的內心深處的想法總是曼殊室利,讓人難以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