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頌
成語(Idiom):豳頌
發音(Pronunciation):bīn s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豳頌是指贊美和頌揚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豳頌源于《詩經·豳風》,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種頌歌形式。豳頌用以歌頌君主的美德和功績,表達人民對君主的忠誠和敬仰之情。這個成語也常用來形容贊美和頌揚他人的行為或品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豳頌常用于形容對領導或他人的贊美和頌揚之情。可以用在演講、寫作、贊美他人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豳頌最早出現在《詩經·豳風》中,是西周時期的一首贊美君主的頌歌。豳頌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豳國,這是一個位于今天山西省的古代國家。豳國的君主有著卓越的才能和仁德,因此人民對他們的頌揚和贊美就形成了豳頌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豳頌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豳”和“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勇敢和無私精神是值得豳頌的。
2. 這部電影是對農民工辛勤勞動的一次豳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法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山頂上,手持樂器,高聲演奏著豳頌,表達對君主的贊美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詩經·豳風》中的其他贊美君主的頌歌,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和詩歌的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的進步給予了豳頌。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表現出色,值得豳頌。
3. 高中生:這部小說以自由和堅韌精神為主題,是對人性的豳頌。
4. 大學生:這位科學家的貢獻不可估量,是對人類智慧的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