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大動公慣
發音(Pronunciation):dà dòng gōng g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物行動大膽,不拘小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動公慣,指人物行動大膽,不拘小節,不受常規約束。形容人物膽量大,有冒險精神,敢于挑戰常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物或團隊在工作、學習或其他方面表現出敢于冒險、大膽行動的精神。也可用于贊美某人在關鍵時刻勇于決策、果斷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謝安傳》中有這樣一則故事:謝安是晉朝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任職時以大膽決策和果斷行動而聞名。有一次,謝安在夜晚議事時,因為太過專注而不知道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他的頭上。他的朋友們紛紛提醒他,但謝安卻毫不在意,繼續專注地完成了手頭的工作。這個故事傳揚開來,人們用“大動公慣”來形容謝安的大膽行動和不拘小節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大”、“動”、“公”、“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團隊中大動公慣,總是能帶領大家取得出色的成績。
2. 這個項目需要一個大動公慣的領導者來推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每個字拆解進行記憶。例如:“大”表示大膽,有冒險精神;“動”表示行動,表示主動出擊;“公”表示不拘小節,不受常規約束;“慣”表示習慣,表示長期養成的行為習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大膽決策、果斷行動相關的成語,例如“大智若愚”、“敢為人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大動公慣的超級英雄,他們總是勇敢地保護城市。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有大動公慣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
3. 高中生:大學生活需要我們大動公慣,不拘小節地去嘗試新的事物和挑戰自己的極限。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要有大動公慣的勇氣和決心,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