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歿
基本解釋
(1).生存和死亡。猶言生死。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詩序:“自枉詩已十餘年,莫記存歿又六七年矣。” 唐 韋應物 《登蒲塘驛沿路見泉谷村墅忽想京師舊居追懷昔年》詩:“存歿闊已永,悲多歡自疏。”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旬會之異》:“十日一宴,集中一舉子物故,諸子感嘆存歿,仍於故人設位。”
(2).生者和死者。 前蜀 杜光庭 《戶部張相公修遷拔明真齋詞》:“三籙定金明之典,功被人天;九幽懸玉匱之科,惠周存歿。”《紅樓夢》第四回:“求太老爺拘拿兇犯,以扶善良,存歿感激大恩不盡!”
成語(Idiom):存歿
發音(Pronunciation):cún m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存活或存在的人或事物消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存歿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存指存活、存在,歿指死亡、消亡。存歿指存活或存在的人或事物因死亡或消亡而終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存歿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消亡,多用于文學作品或正式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存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楚國詩人屈原因為憂國憂民而投江自盡,他的好友賈生在得知屈原的死訊后,悲痛欲絕,最終也選擇了自殺。這個故事中的存歿一詞,用來形容屈原和賈生的消亡,后來逐漸演變為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存歿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存”為動詞,表示存在或存活,“歿”為賓語,表示死亡或消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熱情和才華使他成為了一代文學巨匠,但最終也不可逃避地走向了存歿。
2. 這個古老的傳統藝術正面臨存歿的威脅,我們應該努力保護和傳承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存歿理解為“存在的消亡”,通過這個反義詞的組合來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了解有關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存歿的描寫,以及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存亡未卜”、“存亡繼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小貓不小心跑出去了,我很擔心它存歿。
2. 初中生:這個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品正在慢慢存歿,我們應該保護它。
3. 高中生:這位作家的作品在他去世后才得到了廣泛關注,可惜他已經存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