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定
基本解釋
(1).修訂;校定。《宋史·儒林傳七·魏了翁》:“乃著《九經要義》百卷,訂定精密,先儒所未有。” 明 宋濂 《<孝經集善>序》:“ 元 室之初, 吳文正公 出于 臨川 ,又以今文為正,頗遵刊誤章目,重加訂定,而為之訓解,其旨益明而無遺憾矣。” 魯迅 《<準風月談>后記》:“我幸而藏著原本,現在訂定標點,照樣的抄錄在這里。”
(2).訂立定當。 清 曾紀澤 《攜帶參贊官暫赴俄都片》:“臣查 中 俄 約章雖經訂定,而交涉未完,案件尚多。” 蔡鍔 《致袁世凱電》:“擬請中央將選舉章程訂定頒行,以便遵照辦理。” 徐特立 《整頓第一女師之計劃》:“訂定科學成績考查法。”
(3).約定。 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后》:“底下是請教員開一個會,出來維持的意思的話,訂定的時間是當日下午四點鐘。”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經】 stipulate; stipulation
成語(Idiom):訂定(dìng dìng)
發音(Pronunciation):dìng d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訂定指確定、制定某項計劃、規定或法律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訂定是由“訂”和“定”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訂”表示確定、約定,“定”表示確定、規定。訂定的意思是通過約定或規定來制定某項計劃、規則或法律等。這個成語強調了確定性和規范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訂定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制定規章制度、法律法規、計劃方案等的過程。它可以指政府、組織、企業或個人根據需要制定具體的規則或計劃。此外,訂定也可以用于表示雙方達成協議或約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訂定的故事起源較為模糊,但這個成語的含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秩序和規范有關。在古代,制定規章制度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以確保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訂定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訂”作為動詞,表示確定、約定;“定”作為動詞,表示確定、規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訂定了一系列措施來促進經濟發展。
2. 學校訂定了嚴格的考試制度,以保證公平公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在桌前訂購一份定制的計劃書,他們通過約定和規定來確定計劃的內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訂定相關的成語,如“訂婚”、“訂閱”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5-10歲):老師訂定了每天讀書的時間,我們要按時讀書。
2. 初中生(11-14歲):學校訂定了新的校規,我們要遵守。
3. 高中生(15-18歲):政府訂定了新的教育政策,以提高教育質量。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公司訂定了新的工作流程,以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