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敕
基本解釋
出示帝王的詔書。 宋 梅堯臣 《碧云騢》:“守主客員外郎知制誥 蔡襄 封回詞頭,以 中復 等出無名,不可撰詞,乞付他舍人。必料亦 襄 執正無敢當, 遵 以熟狀出敕而除之。”
成語(Idiom):出敕 (chū chì)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c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皇帝下令出示詔書,表示批準、準許或任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敕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出指的是皇帝下令,敕指的是皇帝的詔書。出敕的意思是皇帝下令出示詔書,表示批準、準許或任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敕一詞通常用于形容上級領導或權威機構的授權或批準。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受到重要任務的委派或任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出敕一詞源自古代中國的皇帝制度。在古代,皇帝是最高統治者,他的詔書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當皇帝下令出示詔書時,被授予者必須遵守并執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敕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出”和“敕”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皇帝親自出敕,任命他為大臣。
2. 出敕之后,他全力以赴完成了皇帝交給的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出敕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成為皇帝,下令出示詔書,表示批準或任命。同時,可以通過多次重復使用和復習來鞏固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皇帝制度和詔書的知識,可以進一步理解出敕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出敕,允許我們放學后去圖書館看書。
2. 初中生:校長出敕,任命他為班長。
3. 高中生:校長出敕,批準我們舉辦學校文化節。
4. 大學生:教務處出敕,準許他參加學術會議。
5. 成年人:公司總經理出敕,委派他負責新項目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