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彘
成語(Idiom):牢彘
發音(Pronunciation):láo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困難、困境所困住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牢彘中的“牢”指囚牢,即牢獄;“彘”指豬,是古代牢獄中關押的一種動物。這個成語比喻被困難、困境所困住的人,無法自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各種原因而陷入困境,無法擺脫。可以用于寫文章、演講、講故事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爾雅·釋典》記載,牢彘是古代牢獄中關押的一種動物,是一種豬。古時候,人們用豬來比喻困境中的人,因為豬是比較愚笨的動物,容易被關押。后來,這個比喻就演變成了成語“牢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牢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欠債而成為了牢彘。
2. 這個項目遇到了很多困難,我們被困在了牢彘之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牢彘”這個成語與牢獄中關押的豬進行聯想,形象地想象一個人被困在牢獄中,無法自拔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一些類似的成語,如“困獸猶斗”、“困于死地”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因為考試不及格而成為了牢彘。
2. 初中生(14歲):她因為家庭困難而成為了牢彘。
3. 高中生(17歲):他因為違法行為而成為了牢彘。
4. 大學生(20歲):這個項目遇到了很多困難,我們被困在了牢彘之中。
5. 成年人(30歲):他因為失業而成為了牢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