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重足而立
發音(Pronunciation):zhòng zú ér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站立時腳步穩固,姿態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站立時腳步穩固,身體保持平衡,姿態端莊。形容人的態度堅定,意志堅決,毫不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對困境或挑戰時,保持堅定的立場和決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行為舉止端莊得體,不輕易動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衛靈公》中有一則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貢問他如何做到不受外界影響,孔子回答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重足而立,行者不迷,何有于我哉?”意思是說,像對待美色一樣對待道德,站得穩穩的,行走的人就不會迷失方向,這對我有什么困難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動詞“重足”和動詞“立”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難面前重足而立,毫不退縮。
2. 這位領導能夠在風雨中重足而立,是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
3. 小明在考試中遇到了困難,但他重足而立,努力克服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重足而立”想象成站立時腳步穩固的樣子,形象地表示人的堅定和穩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堅定和穩定相關的成語,如“堅定不移”、“泰然自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只要我們在學習上重足而立,就能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像英雄一樣重足而立,勇往直前。
3. 高中生:畢業季到了,我們要堅守初心,重足而立,迎接未來的挑戰。
4. 大學生: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念,重足而立,不被外界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