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格
基本解釋
明 代有中書舍人,掌書寫誥敕等事。其書體一般端正而流于刻板,人謂之中書格。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三》:“今國家誥敕及宮殿匾額,皆用筆法極端楷者書之,謂之中書格,但取其莊嚴典重耳,其實俗惡不可耐也。”
成語(Idiom):中書格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shū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書籍的格調高雅、文筆優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書格是由“中”、“書”、“格”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中”表示中央,指的是文章或書籍的主題核心;“書”表示書籍;“格”表示格調。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文章或書籍的格調高雅,文筆優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書格常用于形容文章或書籍的品質,特別是指那些內容豐富、文筆優美、表達精確的作品。可以用來表揚一篇文章寫得很好,或者形容一本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中書格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是,從字面意思來看,中書格是由“中”、“書”、“格”三個字組成的成語,與古代的文化傳統有關。古人注重文學修養,講究文章的品質和格調,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來形容優秀的文章或書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書格是一個主謂賓的結構,其中,“中”作為主語,表示文章或書籍的主題核心;“書”作為賓語,表示書籍;“格”作為賓語補語,表示格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小說的中書格很高,文筆非常優美。
2. 他的文章總是能夠體現出中書格的風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中書格”這個成語與優美的書籍或文章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本書的封面上有一個中心主題,周圍圍繞著漂亮的花紋和裝飾,形成一種高雅的格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文學藝術相關的成語,如“文不加點”、“字斟句酌”等。同時,也可以閱讀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的作文寫得很有中書格。
2. 初中生:這本小說的中書格很高,我很喜歡。
3. 高中生:他的文章總是能夠體現出中書格的風范,讓人讀后受益匪淺。
4. 大學生:這本論文的中書格非常出色,體現了作者的深度思考和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