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貙
成語(Idiom):豺貙 (chái pī)
發音(Pronunciation):chái p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行為兇惡殘忍,狡猾狠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豺貙是指豺狼和狐貍,這兩種動物都以兇猛狡猾而聞名。成語“豺貙”形容人的行為兇惡狡詐,不擇手段,狠毒陰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壞人的行為或者某些人的陰險狡猾。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手段狠毒,心思陰險,不擇手段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哀公二十四年》。當時,魯國有個名叫公孫豺的人,他外表和藹可親,但實際上卻心機深沉,陰險狡詐。他利用權謀和詭計,危害了魯國的國家利益。因此,人們用“豺貙”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豺”和“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心狠手辣,真是個豺貙之徒。
2. 他的行為狡猾陰險,完全是個豺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豺貙”聯想成兇猛狡猾的動物,形象地表達人的行為兇惡殘忍,狡猾狠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豺貙”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學習。例如,“豺狼當道”、“狐貍尾巴翹得高”,都是形容人狡猾狠毒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欺負我,真是個豺貙。
2. 初中生:她的手段真是太豺貙了,完全不擇手段。
3. 高中生:這個政客的行為就像是豺貙一樣,狡猾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