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征
基本解釋
遠行。《詩·小雅·車攻》:“之子于征,有聞無聲。” 漢 王逸 《九思·悼亂》:“鴻鸕兮振翅,歸鴈兮于征。”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俾率爾徒,從王于征。”
成語(Idiom):于征
發音(Pronunciation):yú z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出征、戰爭、攻打等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于,指從事某種行動;征,指出征、戰爭、攻打等行動。于征表示出征、戰爭、攻打等行動。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國家或軍隊進行戰爭、出征的動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于征常用于描述軍事行動,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行動或活動具有強烈的攻擊性或進攻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中有記載:“魯桓公使叔孫豹將師于征。”這是成語“于征”的最早出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決定于征,向敵人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2. 這支隊伍正在于征,為了保衛國家而奮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于征”中的“于”字,類似于“于是”,表示從事某種行動。而“征”字可以聯想到“征服”,表示戰爭、攻打等行動。通過聯想這兩個字的意思,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一些與戰爭、軍事相關的成語,如“攻城略地”、“兵強馬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游戲中組成隊伍于征,向敵人發起進攻。
2. 初中生:歷史課上學到,古代的將軍經常帶領軍隊于征,征服敵人。
3. 高中生:在小說中,主人公帶領軍隊于征,為了保衛家園而奮戰。
以上是關于成語“于征”的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