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滯
成語(Idiom):延滯
發音(Pronunciation):yán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拖延、推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事物的進行或發展因拖延、推遲而停滯不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工作、學習、計劃等進展緩慢,沒有及時完成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董仲舒是漢代著名的儒家學者,他曾經向漢文帝建議,應當推行儒家思想來治理國家。然而,漢文帝并沒有立即采納他的建議,而是拖延了很長時間。董仲舒感到很沮喪,于是就用“延滯”這個成語來形容事物的發展因拖延而停滯不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延”表示延長、推遲,第二個字“滯”表示停滯、不流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上總是喜歡延滯,導致項目進度一直拖延。
2. 學習要避免延滯,要及時復習,不要拖到考前才開始準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延滯”拆分為“延”和“滯”兩個部分來記憶。延指推遲,滯指停滯,可以聯想到事物因為拖延而停滯不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延滯是一個形容詞,可以與其他形容詞、動詞、名詞搭配使用,如“延滯進程”、“延滯計劃”、“延滯發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拖延了做作業的時間,導致作業進度延滯。
2. 初中生:他們因為沒有及時復習,考試成績延滯了。
3. 高中生:他的申請材料因為拖延提交,導致大學錄取結果延滯。
4. 大學生:他們因為經濟問題,畢業延滯了一年。
5. 成年人:由于工作繁忙,他的個人發展計劃一直延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