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于心何忍
發音(Pronunciation):yú xīn hé r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或委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心中的痛苦或委屈達到了難以忍受的程度,無法容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內心深處的痛苦、委屈、不安等情感,強調難以忍受的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載了春秋時期魯國的一則故事。當時,魯國公子重耳被其父親昭公流放到齊國,重耳深感痛苦和思鄉之情。有一天,重耳與齊國的貴族子弟一起游玩,大家都玩得很開心,而重耳卻因思鄉之情而黯然神傷。重耳的朋友們看到他的樣子,紛紛勸慰他說:“你已經在齊國待了這么久,應該適應了,為什么還這么傷心?”重耳聽后感到非常委屈,他不忍心告訴朋友們自己的真實心情,只是苦笑著說:“于心何忍!”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內心的痛苦和委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于”、“心”、“何”、“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對你的背叛感到于心何忍。
2. 面對家人的冷漠,她內心感到于心何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該成語拆分為四個字進行記憶,逐個理解其含義,再結合故事起源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古代文學作品,如《左傳》等,了解更多關于這個成語的故事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中被同學們笑話了,我感到于心何忍。
2. 初中生:老師對我不公平,讓我感到于心何忍。
3. 高中生:班級中的排擠和孤立讓我感到于心何忍。
4. 大學生:面對父母的壓力和期望,我感到于心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