躡節
成語(Idiom):躡節
發音(Pronunciation):niè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謹慎小心地行動或言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躡節形容人行動或言談時小心翼翼,避免引起注意或惹人厭煩。這個成語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故事,講述了淮陰侯劉邦在草廬與項梁商討大計時,為了不驚動敵人,他躡著腳尖行動,避免發出聲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躡節常用于形容人謹慎小心地行動,尤指在特定環境中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例如,在工作中,一個聰明的員工會躡節行事,避免冒然表達自己的意見而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躡節的故事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當時,淮陰侯劉邦與項梁商討如何對抗敵人,為了不驚動敵人,劉邦躡著腳尖行動,避免發出聲響,以免暴露自己的行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躡節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躡”和名詞“節”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躡節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2. 她躡節地走進房間,生怕打擾到正在睡覺的孩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躡節”與小心翼翼的行走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躡著腳尖行走,小心翼翼地避免發出聲響,這樣就能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躡節”相關的成語,如“躡手躡腳”、“躡影藏形”等。這些成語都與小心翼翼地行動有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為了不吵醒媽媽,小明躡節地走進了房間。
2. 初中生:考試前,同學們都在躡節行事,不敢大聲說話。
3. 高中生:為了避免被老師發現,他躡節地溜出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