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頑
成語(Idiom):冥頑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w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思想頑固,不肯聽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冥指黑暗、無知,頑指固執、不聽勸告。冥頑形容人固執己見,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見或建議,堅持自己錯誤的觀點或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冥頑多用于形容某人固執己見,不愿意接受他人正確的意見或指導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的固執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的平津侯因為冥頑固執,不聽勸告而最終導致了齊國的覆滅。這個故事成為了“冥頑”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冥頑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建議總是充耳不聞,真是冥頑不靈。
2. 這位領導冥頑不化,不肯接受新的管理理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冥頑”拆分為“冥”和“頑”,并聯想到黑暗和固執。可以用黑暗的形象來表示不愿接受他人意見的固執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史記中的平津侯故事,了解冥頑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自己陷入冥頑的狀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聽老師的話,真是冥頑不靈。
2. 初中生:我勸他不要再玩手機了,但他還是冥頑地不聽。
3. 高中生:他對于考試備考一點也不認真,真是太冥頑了。
4. 大學生:他對于自己的專業選擇非常固執,不愿意聽取他人的建議,真是冥頑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