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鼓催花
基本解釋
唐 南卓 《羯鼓錄》:“上( 唐明皇 )洞曉音律……尤愛羯鼓玉笛,常云八音之領袖,諸樂不可為比。嘗遇二月初,詰旦,巾櫛方畢,時當宿雨初晴,景色明麗,小殿內庭,柳杏將吐。覩而嘆曰:‘對此景物,豈得不為他判斷之乎?’左右相目,將命備酒,獨 高力士 遣取羯鼓。上旋命之,臨軒縱擊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顧柳杏,皆已發拆。上指而笑謂嬪御曰:‘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后用作酒令。鼓響傳花,聲止,持花未傳者即須飲酒。今亦用作游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余德》:“既,命童子擊鼓催花為令。”亦作“ 擊鼓傳花 ”。《紅樓夢》第七五回:“ 賈母 便命折一枝桂花來,叫個媳婦在屏后擊鼓傳花,若花在手中,飲酒一杯,罰説笑話一個。” 清 王韜 《淞濱瑣話·藥娘》:“或折花枝以當酒籌,或擊鼓傳花,或彼此拇戰,釧動花飛。”
成語(Idiom):擊鼓催花
發音(Pronunciation):jī gǔ cuī hu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力敲鼓以催促花朵開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擊鼓催花是一個比喻,表示通過外力或刺激來促使某種事物發生或完成。就像用敲鼓的方式催促花朵開放一樣,這個成語意味著通過一種積極的方式來推動事物的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積極主動地推動某種事物的發展,或者用于形容某種情況下迫切需要某種行動或結果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擊鼓催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史·劉宋本紀》中,其中有一段描述了劉宋時期的官員傅亮的故事。傅亮在一次宴會上,看到一株美麗的花朵沒有開放,他便拿起鼓棒敲鼓,以此來催促花朵開放。這個故事傳開后,人們就用“擊鼓催花”來形容積極推動事物的發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需要擊鼓催花,加快項目的進度。
2. 領導希望我們能夠擊鼓催花,提高工作效率。
3. 他們利用各種手段來擊鼓催花,讓市場更加繁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拿著鼓棒,不斷敲擊著花朵,催促它們開放。這樣的畫面會讓你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促進事物發展相關的成語,例如“推波助瀾”、“助人為樂”等等。這些成語都與積極主動地推動事物發展有關,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擊鼓催花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擊鼓催花,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
初中生:我們應該在考試前擊鼓催花,提前做好復習準備。
高中生:我們需要在大學申請的時候擊鼓催花,提前準備好個人簡歷和自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