揜妸
成語(Idiom):揜妸
發音(Pronunciation):yǎn 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行、言行詭詐狡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揜妸一詞源自《莊子·逍遙游》,原意為“諂媚奉承”。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形容人的行為詭詐狡猾、虛偽諂媚。揜妸意味著人們在言語和行為中故意掩飾真實的想法和意圖,以獲得個人利益或他人的歡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揜妸常常用于形容那些虛偽、奉承、阿諛奉承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這個成語來描繪那些言行詭詐、表里不一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揜妸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莊子·逍遙游》中。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是這樣的:據說有一個人很喜歡追求名利,他經常用諂媚奉承的方式來討好權貴,以獲得自己的利益。莊子看到后,用“揜妸”來形容這種虛偽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揜妸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揜”是動詞,意為阿諛奉承;“妸”是賓語,意為別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對上司揜妸,以獲取升職機會。
2. 她的揜妸行為讓人感到厭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揜”字與“奉”字進行聯想,因為這兩個字都有奉承的意思。同時,可以將“妸”字與“婦”字進行聯想,因為兩個字的發音相似。通過這樣的聯想,可以更容易地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更深入了解揜妸這個成語的使用和相關知識,可以參考相關的詞典和語言學習資料。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阿諛奉承”、“虛偽狡猾”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揜妸行為讓人覺得他不真誠。
2. 初中生:班上有些同學揜妸,為了討好老師而不真實地表現自己。
3. 高中生:一些政客在選舉期間會揜妸,以獲取選民的支持。
4. 大學生:他的揜妸行為讓人感到厭惡,無法相信他的誠實性。
5. 成年人:在職場上,有人為了升職而揜妸,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