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要
基本解釋
索取;討還。《歷史檔案》1984年第2期引 明 張守祖 《為官銀被借受累事呈文》:“今有 李武臣 等一向未還,負累卑職按月行利,佃陪還人。今債主一逐上門逼迫,討要無輳。如蒙呈乞追給償還債主,庶不虧累寒官施行。” 清 鄭端 《政學錄·改復過割》:“無論上門討要,地步無多,但登高鳴鑼,一里可知,何煩四境奔馳之苦。”《鍾馗捉鬼傳》第五回:“人家勝了他的錢,一是一,二是二,并不要人家上門來討要。” 樊增祥 《批權世彥呈詞》:“爾伯故后,豈無子嗣,何以此債歸爾討要?”
討要(tǎo yào)
發音:tǎo yào
基本含義:指通過討價還價或爭取而取得所要求的東西。
詳細解釋:討要是一個動詞短語,由“討”和“要”兩個漢字組成。討指通過爭取、請求或交涉等方式來取得某物,要表示對某物的需求或要求。討要的含義是通過爭取或請求來取得自己所需的東西。
使用場景:討要這個詞語常用于描述人們在交流和爭取中通過努力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以用于商業談判、爭吵解決、個人要求等各種場合。
故事起源:討要這個成語起源于古代的貿易交流中。當時,商人們經常通過討價還價來達成交易。討要一詞形象地描述了商人們通過爭取和請求來取得對自己有利的交易條件的情景。
成語結構:討要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兩個意義相近的漢字組成。
例句:
1. 他為了得到更好的報酬,不斷地討要,最終成功地爭取到了自己想要的待遇。
2. 孩子們經常討要玩具,家長們需要適度滿足他們的需求。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討”和“要”兩個漢字的意義結合起來,形象地理解討要的含義。可以想象自己在交涉中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努力討取。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討要相關的成語,如“討價還價”、“討生活”等,來豐富對討要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跟爸爸媽媽討要了一只小狗作為生日禮物。
初中生:同學們一起討要了更多的課外活動,讓學校的課程更加有趣。
高中生:學生會代表們通過討要,爭取到了更多的學生權益。
大學生:在找工作時,我們需要討要一個公平的薪酬待遇。
成年人:我和老板討要了更多的休假時間,以便能夠更好地照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