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歸
成語(Idiom):退歸(tuì guī)
發音(Pronunciation):tuì g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退隱回歸本位,返璞歸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退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退”表示退隱、離開,第二個字“歸”表示回歸、歸來。退歸的基本含義是指人離開繁華喧囂的世界,回到本真的自我,返璞歸真。它強調了個人內心的返璞歸真和回歸本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退歸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人們對于繁華世界的厭倦與追求內心平靜的心態。它可以用來表達一個人主動遠離塵囂,回歸自然、追求真善美的追求,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經歷了一番波折后,重新找回自己的本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退歸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論語·公冶長》。公冶長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在與孔子的對話中說:“君子不器。”孔子聽后很高興,因為他認為公冶長能夠意識到人應該追求內在的品質而不是外在的器物。于是孔子說:“君子退而不歸,君子遁而不窺。”從此,退歸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人們追求內心真善美的追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退歸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退”是動詞,表示離開、遠離;“歸”是動詞,表示回歸、歸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厭倦了都市的喧囂,選擇退歸鄉村。
2. 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我喜歡在大自然中退歸,放松心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繁華都市中感到厭倦,然后想象自己回到了寧靜的鄉村,重新找到了內心的平靜和本真。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退歸相關的成語,如“返璞歸真”、“歸隱”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退歸相關的哲學思想,如道家的“歸一”思想和佛家的“涅槃歸真”思想,深入探討人類內心的追求和真善美的追求。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在假期里退歸大自然,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
2. 初中生:面對繁忙的學習壓力,我常常希望能夠退歸,找回自己的真實想法。
3. 高中生:畢業后,我計劃退歸鄉村,去實現自己的農業夢想。
4. 大學生:在追求事業的同時,我也希望能夠退歸內心,追求真善美的生活。
5. 成年人:經歷了一番人生的波折之后,我決定退歸,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