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鴆
成語(Idiom):飲鴆(yǐn zhèn)
發音(Pronunciation):yǐn zh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自作自受,自取滅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飲,喝;鴆,一種毒藥。原指喝下毒酒自殺,后來泛指自取滅亡或自作自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因自己的愚蠢、冒險或錯誤的行為而自食其果,導致自己的失敗或滅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哀公二十年》:“飲鴆止渴,不如涸澤而漁。”故事中,晉國的哀公因為對楚國失去信任而派人去殺楚國的使者,結果楚國派來的使者帶來了一種鴆酒,哀公為了解渴而喝下了這杯毒酒,最終導致了晉國的滅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其中“飲”為動詞,表示動作,“鴆”為名詞,表示毒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貪污受賄,最終飲鴆自盡。
2. 這個企業高層的錯誤決策導致了公司的破產,他們實在是自作自受,飲鴆的下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飲鴆”與“自作自受”這個詞組聯系起來,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自食其果”、“自取滅亡”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不聽老師的話,結果考試不及格了,真是飲鴆自斃。
2. 初中生:他因為犯了錯,不敢面對老師和同學,只好飲鴆自盡。
3. 高中生:他為了追求刺激,參加了非法賽車比賽,結果發生了嚴重的車禍,真是飲鴆止渴。
4. 大學生:他因為賭博欠下了巨額債務,最終被追債者追到了一個絕境,可謂是飲鴆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