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ú lì zhuī zhī dì ㄨˊ ㄌㄧˋ ㄓㄨㄟ ㄓㄧ ㄉㄧˋ無立錐之地(無立錐之地)
形容十分貧窮。《呂氏春秋·為欲》:“其視有天下也,與無立錐之地同。”《后漢書·郭丹傳》:“君有四子,而無立錐之地。”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八:“ 盧生 無立錐之地以死。”亦作“ 無置錐之地 ”、“ 無置錐地 ”。《荀子·儒效》:“﹝大儒﹞雖窮困凍餒,必不以邪道為貪;無置錐之地,而明於持社稷之大義。” 唐 韋應物 《答故人見諭》詩:“況本濩落人,歸無置錐地。”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無立錐之地
成語(Idiom):無立錐之地
發音(Pronunciation):wú lì zhuī zhī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可以插立錐子的地方。形容非常狹小或擁擠無法容納其他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來源于戰國時期的故事。據說,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襄公想要修建一座高塔,但是齊國的地方非常狹小,沒有足夠的空間來修建塔樓。于是,齊襄公下令將所有的錐子都插在地上,以確定塔樓的位置。然而,由于地方狹小,無論插多少錐子都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來修建塔樓。因此,這個成語就形容沒有足夠的空間或條件來容納其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地方非常狹小或擁擠無法容納其他東西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人口稠密的城市、擁擠的房間、或者是旅游景點人滿為患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的齊國。齊襄公想要修建一座高塔,但是由于地方狹小,無法找到合適的地方。于是,他下令將所有的錐子都插在地上,但是結果仍然是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這個故事成為了成語“無立錐之地”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無”、“立”、“錐”、“之”和“地”五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人口稠密,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簡直是無立錐之地。
2. 旅游景點人滿為患,根本找不到一個空地,真是無立錐之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故事情節和含義進行聯想,想象在一個非常狹小的地方,無論插多少錐子都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來修建塔樓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相關的成語,如“人山人海”、“擁擠不堪”等,以擴大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教室里人太多了,簡直是無立錐之地。
2. 初中生:地鐵上擠得人滿為患,簡直是無立錐之地。
3. 高中生:這個城市人口過于密集,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簡直是無立錐之地。
4. 大學生:圖書館人滿為患,找不到一個空位,真是無立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