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戎
成語(Idiom):寇戎(kòu róng)
發音(Pronunciation):kòu r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外來的敵人入侵,侵略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寇戎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歷史,寇指外來的敵人,戎指侵略者。該成語形容敵人的入侵和侵略行為。寇戎常常用來形容國家或地區遭受外敵侵略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寇戎一詞在日常口語中的使用較少,更常見于歷史文獻或相關討論中。可以用于形容國家、地區或個人遭受外來勢力入侵的情況。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國家在戰爭中被敵人占領或被侵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寇戎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匈奴傳》中,用來形容匈奴族對中國的侵略行為。在古代中國歷史上,多次發生過外來勢力入侵的事件,如匈奴、蒙古等。因此,寇戎成為了形容侵略者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寇戎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歷史上,中國曾多次遭受寇戎的侵略。
2. 這個國家經歷了長時間的寇戎,最終才恢復了和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寇戎這個成語:
將“寇”字與“摳”字聯想在一起,摳是指別人拿走你的東西,寇戎即為侵略者。
將“戎”字與“軍”字聯想在一起,軍指軍隊,戎即為侵略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中國歷史,了解不同時期的寇戎事件。
2. 了解其他與侵略、入侵相關的成語,如“強敵環伺”、“四面楚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愛護我們的祖國,不能讓寇戎侵略我們。
2. 初中生:歷史上,中國曾多次遭受寇戎的侵略,我們要銘記歷史,保護好我們的國家。
3. 高中生:在國際關系中,國家之間的競爭和沖突也常常伴隨著寇戎的陰影。
4. 大學生:寇戎的入侵往往會對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