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吐哺捉發
發音(Pronunciation):tǔ bǔ zhuō f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吃飽了飯,穿暖了衣,生活安定,沒有后顧之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吐哺捉發源自《史記·項羽本紀》,意為“吐哺”指吐出乳汁,表示嬰兒吃飽了;“捉發”指抓住頭發,表示嬰兒長大了。結合在一起,形容人吃飽了飯,穿暖了衣,生活安定,沒有后顧之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形容人生活富足,沒有任何經濟或生活上的困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吐哺捉發這個成語源于中國西漢時期的故事。相傳,西漢末年,劉邦之孫劉賀被立為劉氏后嗣,但年幼無知。他的母親周后為了讓劉賀能夠繼承皇位,故意在劉賀面前吐出乳汁和抓住頭發,以顯示劉賀已經長大了。后來,這個故事被人們用來形容人生活富足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吃得飽飽的、穿得暖暖的,真是吐哺捉發。
2.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于實現了吐哺捉發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將“吐哺”聯想為嬰兒吃飽了飯,而“捉發”聯想為嬰兒長大了,從而形成吐哺捉發的意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富足、幸福相關的成語,如“錦衣玉食”、“衣食無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媽媽每天給我準備好吃的,我現在吐哺捉發了。
2. 初中生:只有通過努力學習,將來才能實現吐哺捉發的生活。
3. 高中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來能夠享受吐哺捉發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