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糠
成語(Idiom):杵糠(chǔ kāng)
發音(Pronunciation):chǔ k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吃了一頓飯,就感到饑餓,形容吃的不飽或不滿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杵糠的字面意思是“用杵子摔米糠”,形容吃飯的時候只吃了米糠而沒有吃到米。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吃的很少或者吃的不飽,感到饑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吃的不飽或者吃的很少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某種滿足感的缺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后漢書·卓融傳》。卓融是漢朝末年的一位文人,他以清廉、正直而聞名。有一次,他在一位富人家中做客,主人為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但是卓融只吃了一點米糠。當時的人們都很驚訝,問他為什么不吃飯菜,卓融回答說:“吃飯只是為了解饑渴,吃得太飽反而會失去清醒的頭腦。”從此以后,人們用“杵糠”來形容吃的很少或者吃的不飽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杵糠的結構是“杵”+“糠”。其中,“杵”是動詞,表示用杵子摔打;“糠”是名詞,指米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只吃這么點東西,真是杵糠之飯。
2. 在這個貧困的地方,很多人只能吃杵糠過活。
3. 雖然他吃的很少,但他從不覺得杵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用杵子摔打米糠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也可以通過與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進行對比,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飲食相關的成語,比如“饑不擇食”、“饑腸轆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今天吃了一點點米飯,感覺好像杵糠一樣。
2. 初中生:他只吃了一點點零食,真是杵糠之食。
3. 高中生:在這個物質匱乏的地方,很多人每天都吃杵糠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