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國會
基本解釋
又稱“新國會”。皖系軍閥段祺瑞的御用國會。1918年段祺瑞為抵制孫中山在廣州的國會非常會議,決定重選國會議員,在北京安福胡同組織俱樂部,賄買選票,包辦選舉。安福系在新國會中占有絕大多數席位,時稱“安福國會”。1920年皖系失敗后被解散。
成語(Idiom):安福國會
發音(Pronunciation):ān fú guó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安定,人民幸福,政府得到良好管理的國家會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安福國會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安”、“福”、“國”和“會”。其中,“安”表示國家安定,社會和諧;“福”表示人民幸福,生活安康;“國”表示國家;“會”表示會合、聚集。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國家安定,人民幸福,政府得到良好管理的國家會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的情景。也可以用于形容政府治理有方,國家安定和諧的局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漢武帝問董仲舒:“我聽說你有一個理論叫做‘安國富民’,是什么意思?”董仲舒回答說:“國家要安定,人民要幸福,政府要得到良好的管理,這樣的國家會合就是‘安福國會’。”從此,“安福國會”成為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主語為“安福國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政策使得整個國家實現了安福國會。
2. 只有政府得到良好的管理,才能實現安福國會。
3. 這個國家的安福國會離不開人民的共同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分解為四個部分進行記憶:“安”、“福”、“國”和“會”。可以通過將每個字的形狀和意義與相關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相關的成語,如“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努力學習,為實現安福國會做出貢獻。
2. 初中生:只有政府得到良好的管理,才能實現安福國會。
3. 高中生:國家的安福國會需要全體公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