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忤
成語(Idiom):攻忤
發(fā)音(Pronunciation):gōng w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批評、責備或反對上級或有權威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攻忤是由“攻”和“忤”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攻指批評、責備,忤指違抗、違背。攻忤表示對上級或有權威的人進行批評、責備或反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攻忤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人敢于批評權威或者違抗上級的行為。也可以用于生活中,指責別人的錯誤或違規(guī)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攻忤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故事講述了主父偃因為批評秦始皇的暴政而被賜死的故事。主父偃是一個有才華的大臣,他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不滿于秦始皇的暴政,敢于公開批評。因為他敢于攻忤上級,最終被秦始皇賜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敢于攻忤上級,為了維護正義,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2. 這位作家在他的文章中經常攻忤當局,因此備受爭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攻忤記憶為“攻擊上級的忤逆行為”,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忤逆不孝”、“忤逆無禮”。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攻忤老師的錯誤決定,被罰站了一節(jié)課。
2. 初中生:他因為攻忤班主任的決定,被請家長了解情況。
3. 高中生:他因為攻忤校長的決定,被取消了獎學金資格。
4. 大學生:他因為攻忤教授的觀點,被扣了一部分論文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