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衲
成語(Idiom):磨衲
發音(Pronunciation):mó n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勤奮修行,刻苦自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磨衲是由“磨”和“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磨”意為磨礪、鍛煉,“衲”指僧衣。磨衲比喻人通過刻苦修行,不斷磨礪自己,提高自身素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勤奮努力,不斷進取的精神狀態。可以用于表揚他人的刻苦努力,也可以用于自我激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磨衲的故事起源于佛教傳說。相傳有位名叫凈土的和尚,每天都在廟里勤奮修行,不畏辛苦,一心向善。他把自己的僧袍穿破了,但他卻沒有修補,而是繼續堅持修行。其他和尚看到后問他為什么不修補袈裟,他回答說:“我要磨衲成金剛。”意思是通過不斷修行,將自己磨礪成堅強的金剛。后來,人們就用“磨衲”來形容勤奮修行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磨衲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磨”和賓語“衲”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早起晚歸,真是個磨衲的人。
2. 他在學習上一直磨衲,終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勤奮修行的和尚在磨衲僧袍,不斷磨礪自己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佛教文化和修行的概念,深入探討人們如何通過刻苦努力來提高自身。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每天都很磨衲地完成作業。
2. 初中生: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他放棄了很多娛樂活動,真是個磨衲的人。
3. 高中生:他為了爭取更好的成績,每天都很磨衲地學習。
4. 大學生: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一直在努力磨衲。
以上就是關于成語“磨衲”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