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ǎi tīng bù yàn ㄅㄞˇ ㄊㄧㄥ ㄅㄨˋ ㄧㄢˋ百聽不厭
◎ 百聽不厭 bǎitīng-bùyàn
[be worth hearing a hundred times;never get tired of hearing] 形容樂曲或歌曲好聽,使人聽多少遍也不厭煩
成語(Idiom):百聽不厭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tīng bù y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音樂、演講等內容非常動聽,聽了一百遍也不會感到厭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由“百”、“聽”、“不”和“厭”四個字組成。其中,“百”表示數量,意為很多次;“聽”表示傾聽;“不”表示否定;“厭”表示厭倦。整個成語的意思是,無論聽多少次都不會感到厭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音樂、演講等內容非常動聽,令人愿意多次聆聽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活動或事物非常有趣、吸引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彌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彌是晉朝時期的一位著名音樂家,他的音樂動聽而受到眾人的歡迎。有一次,王彌在宴會上演奏了一首曲子,曲終人散,但有一位賓客感到非常惋惜,他說:“這首曲子百聽不厭啊!”從此,人們用“百聽不厭”來形容非常動聽的音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四個字組成,沒有特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首歌百聽不厭,每次聽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2. 這位演講家的演講內容百聽不厭,每次聽都能受到啟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百聽不厭”理解為“聽一百次也不會感到厭倦”,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音樂、演講相關的成語,如“耳濡目染”、“一聽如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最喜歡的歌曲是《小星星》,它百聽不厭,每次聽都能讓我開心。
2. 初中生(13-15歲):我媽媽每天都在家里播放古典音樂,雖然我不太懂,但是這些音樂百聽不厭。
3. 高中生(16-18歲):老師的演講內容非常精彩,每次聽都能獲得新的啟發,真是百聽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