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
基本解釋
◎ 絲瓜 sīguā
[towel gourd;vegetable sponge] 幾種絲瓜屬(Luffa)植物的任一種(尤指L.cylindrica)的果實,特征是其干燥果實內具纖維,可如海綿和擦布那樣的利用
英文翻譯
1.towel gourd; sponge cucumber; luffa; sponge gourd; dishcloth gourd; the loofah gourd
詳細解釋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果實細長,略如黃瓜,嫩時可供蔬食,成熟后內有網狀的纖維,極強韌,謂之絲瓜絡,可用以擦拭或入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三·絲瓜》:“絲瓜, 唐 宋 以前無聞,今南北皆有之,以為常蔬……其瓜大寸許,長一二尺,甚則三四尺,深緑色有皺點,瓜頭如鱉首,嫩時去皮可烹可曝,點茶充蔬;老則大如杵,筋絡纏紐如織成,經霜乃枯,惟可藉鞾履,滌釜器,故村人呼為洗鍋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五月·時品》:“豇豆角、豌豆角、蠶豆角、扁豆角,盡為菜品;醃稍瓜,架冬瓜,緑絲瓜,白茭瓜,亦作羹湯。”
成語(Idiom):絲瓜
發音(Pronunciation):sī gu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表面光滑、內部空虛、無實質內容的東西。比喻內容空洞、毫無價值的言論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瓜是一種蔓生植物,表面光滑,但內部卻是空的。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某事物表面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卻毫無實質內容或價值。它用來形容言論或行為空洞、無聊、無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那些說話或行動空洞無物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言論或行為沒有真正的意義或價值,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件事情的結果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絲瓜的成語起源并無確切的故事。絲瓜作為一種蔓生植物,其外表光滑而內部空洞的特點,可能成為了形容空洞無聊的言論或行為的比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絲瓜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只是一堆絲瓜,毫無實質內容。
2. 這部電影劇情空洞,簡直就是一場絲瓜。
3. 別聽他說的,都是絲瓜,一點都不可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絲瓜的特點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光滑的絲瓜,把它打開后發現里面是空的,沒有實質內容。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表里如一”、“光說不練”等,以擴展對空洞無聊言論或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夢想只是一個絲瓜,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2. 初中生:這部電影情節太絲瓜了,一點都不吸引人。
3. 高中生:老師的演講內容太絲瓜了,沒有任何新意。
4. 大學生:這個項目提出的計劃完全是一個絲瓜,根本無法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