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綿里薄材(mián lǐ báo cái)
發音(Pronunciation):mián lǐ báo c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物體或事物看似薄弱,實際上卻有強大的潛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綿里薄材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綿里指的是細軟、柔軟,薄材指的是薄而堅硬的材料。綿里薄材形容物體或事物看似薄弱,實際上卻有強大的潛力。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在外表上看起來平凡或不起眼,但內在卻具備了超出常人的才能或潛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綿里薄材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中,如工作、學習、比賽等。當描述某人在某個領域表現出色,但外表看起來并不起眼時,可以使用綿里薄材來形容。此外,也可以用來鼓勵自己或他人,表示只要發揮出內在的潛力,就能取得成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綿里薄材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后漢書·王充傳》。據傳,王充是東漢末年的一位著名學者,他在年輕時騎著一匹看似瘦弱的馬,但卻能行駛千里。有人對他的馬表示質疑,認為馬看起來不強壯,怎么能跑得這么遠。王充回答說:“馬雖然看似瘦弱,但卻是綿里薄材。”從此,綿里薄材成為了形容事物看似薄弱,實際卻有強大潛力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綿里薄材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形容詞和兩個名詞組成。其中,綿里和薄材是形容詞,表示細軟和薄而堅硬;綿里和薄材之間的里字是副詞,表示程度或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看似平凡的外表下,卻是一塊綿里薄材,有著驚人的才華。
2. 這個小伙子雖然年紀輕,但是綿里薄材,已經展現出了不凡的領導能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外表普通的綿羊,它看似薄弱,但實際上卻有強大的羊毛。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綿里薄材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用法和故事,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故事書籍或網站。同時,可以通過使用成語來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雖然小明平時不說話,但他是一塊綿里薄材,畫畫特別好。
2. 初中生:雖然小王看起來不起眼,但他是一塊綿里薄材,足球踢得特別好。
3. 高中生:盡管她平時不張揚,但她是一塊綿里薄材,音樂才華出眾。
4. 大學生:盡管他外表看起來普通,但他是一塊綿里薄材,編程能力非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