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昧
基本解釋
貪戀,貪婪。《文選·殷仲文<解尚書表>》:“遂乃宴安昬寵,叨昧偽封。” 李周翰 注:“叨,貪也。” 宋 王安石 《辭仆射表》:“茍叨昧以自安,懼譴尤之隨至。”
叨昧 (dāo mèi)
發音 (Pronunciation): dāo mèi
基本含義 (Basic Meaning): 形容人言語或思維迷糊,不清晰明了。
詳細解釋 (Detailed Explanation): 叨昧是指人的言談或思維模糊、不清晰。這個詞語常用來形容人說話不清楚、思維迷糊、不明白事理的狀態。
使用場景 (Usage Scenarios): 叨昧多用于貶義,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智力不夠、思維能力差,或者是形容一個人在表達自己的意思時不清楚、含糊不清。
故事起源 (Story Origin): 叨昧一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年》:“君子之言叨昧則不用”。這句話意思是說,君子的言談如果模糊不清,就不會被人們所接受。后來,叨昧逐漸演變成形容人言談或思維模糊的詞語。
成語結構 (Structure of the Idiom): 叨昧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 (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回答叨昧不清,讓人摸不著頭腦。
2. 這個問題太難了,我感到有些叨昧了。
記憶技巧 (Memory Techniques): 叨昧的發音與“倒霉”相似,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當一個人的思維或言談模糊不清時,可以想象他倒霉了,因為他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延伸學習 (Extended Learning): 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叨昧這個詞語的用法和相關成語,可以查閱詞典或者閱讀相關的文章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有些同學的思維有點叨昧,聽不太明白。
2. 初中生:他的回答太叨昧了,根本不符合問題的要求。
3. 高中生:這篇文章寫得有些叨昧,邏輯不清晰,讀起來很費勁。
4. 大學生:在學術討論中,如果表達叨昧,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