龁萁
成語(Idiom):龁萁(hé pǐ)
發音(Pronunciation):hé p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嘴巴張開,露出尖利的牙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龁萁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嘴巴張開時露出尖利的牙齒。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們發怒時的咬牙切齒,或者形容動物張開嘴巴露出鋒利的牙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憤怒、憤慨或者咬牙切齒的情緒。可以用在描述人們在爭吵、斗毆或者發表激烈言論時的表情和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龁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蒹葭》中,原文是“蒹葭之茂,於彼中冬。”其中“於彼中冬”一句中的“中冬”被解釋為“嘴巴合攏”的形象,后來演變為“龁萁”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龁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消息時,頓時龁萁一聲,眼睛里充滿了憤怒。
2. 她生氣地龁萁著嘴,用尖利的聲音責備著孩子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龁萁”的發音與嘴巴張開露出尖利的牙齒的形象聯系起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深入了解《詩經》中的其他成語和詩歌,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龁萁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生氣時嘴巴龁萁著,好像要吃掉別人一樣。
2. 初中生:老師講到這個問題時,同學們的嘴巴都龁萁了起來,大家都很憤怒。
3. 高中生:聽到那個消息,他的嘴角不禁龁萁了一下,露出了一絲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