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訐
成語(Idiom):訾訐(zī jiǎo)
發音(Pronunciation):zī j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挑剔、挑刺、吹毛求疵,對人或事物苛求不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訾訐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對他人或事物過分挑剔,吹毛求疵,苛求不容。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批評那些過于苛刻、吹毛求疵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任何一個過于挑剔、吹毛求疵的人。例如,當你的同事總是對你的工作進行挑剔,你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訾訐的具體故事起源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根據古代文獻的記載,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論語·述而》:“子曰:‘訾我無訓詁。’”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告訴弟子們不要對他的話挑剔和解釋。這個故事反映了孔子對于訓詁的不屑和不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訾訐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訾”(zī)是動詞,表示挑剔、批評;“訐”(jiǎo)是動詞,表示求疵、挑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每一個細節都非常訾訐,所以很少有人愿意與他合作。
2. 這位老師對學生的作業總是非常訾訐,從不肯輕易給出好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訾訐”與“挑剔”、“吹毛求疵”等詞語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一根細毛,然后用手指挑剔這根細毛,表示這個人非常訾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挑剔、苛求相關的成語,如“吹毛求疵”、“苛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總是訾訐我的字寫得不好。
2. 初中生:我的朋友很訾訐,對我穿的衣服總是有意見。
3. 高中生:老師對我們的作文總是非常訾訐,從不輕易給出好評。
4. 大學生:面試官對我的簡歷進行了很多訾訐,我感到有些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