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木
基本解釋
(1).山中的樹木。《左傳·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魚鹽蜃蛤,弗加於海。”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瞿溪山僧》詩:“鉆燧斷山木,掩岸墐?nèi)f戶。” 唐 白居易 《自題小草亭》詩:“土階全壘塊,山木半留皮。”
(2).古歌名。《文選·江淹<恨賦>》:“若乃 趙王 既虜,遷於房陵。” 李善 注引《淮南子》:“ 趙王 遷流 房陵 ,思故鄉(xiāng),作《山木》之嘔,聞者莫不隕涕。” 清 錢謙益 《<梅村先生詩集>序》:“夫所謂不學而能者,《三侯》、《垓下》、《滄浪》、《山木》,如天鼓谷音,稱心而衝口者是也。”參閱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淮南內(nèi)篇二十》。
成語(Idiom):山木(shān mù)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ān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山林中的樹木,比喻人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山木”表示山中的樹木,比喻人才。它用來形容人才隱匿在深山之中,不為人所知,暗藏著巨大的潛力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才埋沒在平凡的環(huán)境中,暗示這些人才應該被發(fā)現(xiàn)和重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jù)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孫武的將軍,他在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出色,被贊譽為“神將”。然而,他卻隱藏在深山之中,不為人所知。后來,有一位國君聽聞了孫武的才能,親自前往深山找到他,并任命他為將軍。從此以后,孫武的才能被發(fā)現(xiàn)和利用,成為一代名將。這個故事成為“山木”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表示比喻關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真正的山木,只要給他機會,他一定能夠施展出自己的才華。
2. 她雖然在平凡的職位上工作,但她是一塊隱藏的山木,擁有著巨大的潛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成“山中之木”,山中有很多樹木,比喻人才隱藏在深山之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成語“山木”相關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文化和語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山木雖然不起眼,但是它們給我們提供了清新的空氣。
2. 初中生:他是一個隱藏的山木,經(jīng)過培養(yǎng),他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藝術家。
3. 高中生:這個學校埋沒了很多山木,我們應該發(fā)掘他們的潛力,讓他們成為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