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府
基本解釋
(1).古時帝王藏書的地方。《晉書·葛洪傳論》:“紬奇冊府,總百代之遺編;紀化仙都,窮九丹之祕術。”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窺上帝之兵鈐,入先王之冊府。” 宋 陸游 《縱筆》詩:“歸從冊府猶披卷,了卻官書更賦詩。”
(2).帝王冊書的存放處。 唐 司空圖 《上考功》:“ 洛 下則神仙 元禮 ,威振邊陲; 江 南則談笑 謝公 ,勛高冊府。”
(3).文壇,翰苑。 唐 盧照鄰 《<南陽公集>序》:“ 褚河南 風標特峻,早鏘聲於冊府。”
成語(Idiom):冊府
發音(Pronunciation):cè f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多種書籍的集合,也指豐富的知識和文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冊府原指官府內存放文書和書籍的地方,后來也用來指代豐富的書籍和知識。成語“冊府”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識淵博、知識豐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學識淵博的人、讀書多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地方的圖書館或文化資源豐富的地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郎顗傳》中有一段記載:郎顗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文學家,他的家里有很多書籍,所以被人稱為“郎府”。后來,“郎府”逐漸演變成了“冊府”,成為形容豐富的書籍和知識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其中形容詞“冊”表示多、豐富,名詞“府”表示書籍的存放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房真是一個冊府,里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
2. 這個圖書館是我們學校的驕傲,是真正的冊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冊子”和“府”,想象一個巨大的書庫里面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形成一個豐富的知識庫。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圖書館、文化資源,以及中國古代文人的學術追求和閱讀習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書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就像一個小冊府。
2. 初中生:我喜歡去圖書館,那里有很多書籍,真是一個真正的冊府。
3. 高中生:他的知識非常淵博,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冊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