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柙
基本解釋
木匣,木盒子。《商君書·定分》:“即以左券予吏之問法令者,主法令之吏謹藏其右券木柙,以室藏之,封以法令之長印。”
成語(Idiom):木柙(mù xiá)
發音(Pronunciation):mù xi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言語、行動等不合時宜,不得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柙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木指木頭,柙指籠子。木柙形容人的言行舉止像是把自己關在木籠子里一樣,不合時宜,不得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言行不合適,不得體,不符合社會常規,或者在特定場合下的不恰當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木柙成語的故事并不多見。據說,古代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詩人,他在一次宴會上喝醉了酒,言行舉止非常不合時宜,不得體。后來,人們用“木柙”來形容那些言行不合適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木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婚禮上大聲喧嘩,真是個木柙。
2. 作為一名領導,他的言行舉止應該更加謹慎,不能像個木柙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木柙”聯想成一個人被關在木籠子里,無法自由行動,無法適應環境。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強詞奪理”、“出言不遜”等,來擴展對言行不合時宜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大聲喧嘩,就像個木柙一樣,不聽老師的話。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說了一些不雅的話,真是個木柙。
3. 高中生:他在面試時的言行舉止不得體,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完全是個木柙。
4. 大學生:在正式場合,他總是說一些不合適的玩笑,真是個木柙。
5. 成人:作為一個領導,他的言行舉止應該更加得體,不能像個木柙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