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廩
基本解釋
明 清 兩代享受官府膳食津貼的生員叫廩生。后來名額增多,增多者稱增生,無廩米或廩餼銀。經歲、科兩試成績優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廩生,稱補廩。如將名額讓與別人,叫讓廩。 清 李漁 《奈何天·鬧封》:“就像秀才讓廩的一般,讓了第一名,自然要讓第二名了?!?/p>
成語(Idiom):讓廩(ràng lǐn)
發音(Pronunciation):ràng l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讓出自己的廩糧給別人,比喻自己不吝嗇地幫助別人,慷慨解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讓廩是一個古代的典故,廩指的是官員的糧食庫房。這個成語源于《左傳·宣公十三年》的記載。故事中,齊國的宰相季文子為了幫助魯國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主動將自己所管轄的廩糧讓給了魯國。這種慷慨解囊的行為成為了后來讓廩這個成語的由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讓廩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一個人慷慨大方,樂于助人,不吝嗇幫助他人的行為??梢杂脕肀磉_贊賞和敬佩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三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樂于幫助別人,真是個讓廩的人。
2. 在困難的時候,他讓廩幫助了我一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住故事的背景和成語的基本含義來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蠹疚淖訉⒆约旱募Z食讓給魯國的場景,以及他慷慨解囊的舉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慷慨、助人為樂相關的成語,如“慷慨解囊”、“樂善好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要一個玩具,但是沒有錢,好朋友讓廩給了我一個。
2. 初中生:在地震中,很多人都讓廩捐助災區的人們。
3. 高中生:他是一個讓廩的人,總是樂于幫助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