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聾
成語(Idiom):癡聾
發音(Pronunciation):chī l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迷糊、愚昧無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癡聾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癡意為愚昧無知,聾意為聽不見。合在一起形容人迷糊、愚昧無知的狀態。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于外界的事物缺乏理解和認識,常常被用來批評那些不愿意學習和思考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癡聾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于某個事物的無知和無能。例如,當某人對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毫無反應時,我們可以說他是癡聾的。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于某個領域的知識缺乏基本的了解和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癡聾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楊震傳》中,故事起源于漢朝的一位官員楊震。楊震是漢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學者,他非常聰明而且有才華,但是他在政治上卻犯了一些錯誤。有一次,楊震在官場上犯了一個大錯誤,結果被貶到了一個偏遠的地方任職。他在那里過著平凡的生活,沒有機會再參與政治。后來,他在一次宴會上聽到有人議論他的時候,他裝聾作啞,不回應任何人的話。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被貶職了,再去爭辯也沒有意義。這個故事傳開后,人們就用“癡聾”來形容那些不愿意學習和思考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癡聾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完全癡聾,一點都不懂。
2. 這個人整天沉迷于游戲,完全癡聾了,什么都不關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聯想一個人戴著耳機,但是卻聽不到任何聲音,表示他是癡聾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癡聾相關的成語,例如“目瞪口呆”、“一知半解”等。可以通過學習這些成語來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總是不聽老師的話,真是癡聾。
2. 初中生:我剛剛問他一個簡單的問題,他居然完全癡聾了,一點都不知道。
3. 高中生:她對這個科目完全癡聾,考試的時候什么都不會做。
4. 大學生:他整天沉迷于游戲,已經完全癡聾了,一點都不關心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