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怒
基本解釋
盛怒;大怒。《左傳·昭公五年》:“今君奮焉震電馮怒,虐執(zhí)使臣,將以釁鼓,則 吳 知所備矣。” 杜預(yù) 注:“馮,盛也。”《楚辭·天問》:“ 康回 馮怒,墜何故以東南傾。”《新唐書·蘇安恒傳》:“王者有容天下之量,故濟其心;能進天下之善,故除其惡。不然,則神鬼馮怒,陰陽紛舛。”
成語(Idiom):馮怒(fēng nù)
發(fā)音(Pronunciation):fēng n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憤怒或極度憤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馮怒是一個四字成語,由“馮”和“怒”兩個字組成。其中,“馮”是動詞,意為“激發(fā)”、“激起”,“怒”是形容詞,意為“憤怒”。合在一起,表示憤怒到了極點,非常憤怒或極度憤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馮怒常用于形容人的情緒非常憤怒,憤怒到了極點,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因為受到了極大的委屈、冤屈或者受到了嚴重的侮辱、傷害而憤怒不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淮南子·人間訓》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名叫馮煮的人,他的父親被人陷害,被迫離開了家鄉(xiāng),馮煮為了給父親報仇,一直等待機會。后來,有一天,他終于找到了機會,成功地殺了害他父親的仇人。馮煮殺了仇人后,非常憤怒,憤怒到了極點,形容他的憤怒就成了“馮怒”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馮怒是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消息后,馮怒地大聲咆哮起來。
2. 她被無理取鬧惹怒了,馮怒地離開了房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馮怒”與“憤怒”這兩個詞語進行關(guān)聯(lián)記憶,因為“馮怒”表示極度憤怒的狀態(tài)。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情緒相關(guān)的成語,如“怒發(fā)沖冠”、“憤世嫉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聽到老師的批評,小明馮怒地撕掉了作業(yè)本。
2. 初中生(13-15歲):被同學捉弄了一整天,小紅馮怒地砸了桌子。
3. 高中生(16-18歲):因為考試作弊被發(fā)現(xiàn),小杰馮怒地破口大罵。
4. 大學生及以上:面對社會不公,小玲馮怒地發(fā)表了一篇激動人心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