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賣
成語(Idiom):鬻賣(yù mài)
發音(Pronunciation):yù m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出賣、販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鬻賣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意為出賣、販賣。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將自己的東西出售給他人,以換取金錢或其他利益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鬻賣通常用于貶義,形容出賣他人或自己的利益、原則或道德的行為。它可以用來描述商人為了追求利潤而不擇手段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出賣友誼或背叛信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鬻賣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商業社會。在古代,販賣和交易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莊子·外物》中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一位商人將一匹馬鬻賣給一個農夫,但農夫發現這匹馬并不適合耕田,于是他將馬再次賣給另一個商人。這個故事表達了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他人的行為,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鬻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鬻”(yù)意為出售、販賣;第二個字“賣”(mài)意為賣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賺錢,不惜鬻賣自己的原則和尊嚴。
2. 這家公司為了追求利潤,不擇手段地鬻賣產品質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商人拿著一件寶貴的東西,急于出售,因此不顧一切地鬻賣給他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商業、交易相關的成語,如“買櫝還珠”、“投桃報李”等。這些成語都與商業活動和人際交往有關,可以幫助加深對漢語文化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小偷鬻賣了偷來的東西。
2. 初中生:他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地鬻賣自己的價值觀。
3. 高中生:這個政客為了個人利益,鬻賣了選民的權益。
4. 大學生:在商業競爭中,有些企業不惜鬻賣產品質量來獲取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