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利
基本解釋
猶得利。《尉繚子·制談》:“民非樂死而惡生也。號令明,法制審,故能使之前。明賞於前,決罰於后,是以發能中利,動則有功。”
成語(Idiom):中利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中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中”指的是中間,位于中間,而“利”則表示利益、好處。整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兩個或多個利益方之間起到調和、協調的作用,使各方得到平等的利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利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在爭端或矛盾中尋求平衡和妥協的能力。它強調的是在各方利益之間找到一個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使得各方都能夠從中獲得一定的好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利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使用。例如,在商業談判中,雙方可能會有不同的利益訴求,這時候使用中利這個成語可以表達雙方應該尋求平衡的意思。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間也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和需求,使用中利這個成語可以提醒雙方要相互理解和妥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利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中的一篇文章,講述了齊國和晉國之間的爭端。在這個故事中,齊國和晉國都希望得到中山這個地方的利益,但他們卻無法達成一致。最后,一個名叫子罕的人提出了一個平衡的方案,讓雙方都能從中獲益,這就是中利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中”是形容詞,表示位于中間;而“利”是名詞,表示利益、好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場談判中,我們需要找到一個中利的解決方案。
2. 作為領導者,我們要善于調和各方的利益,尋求中利。
3. 夫妻之間的相處,需要互相遷就和尋求中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中利”這個成語與“平衡”、“妥協”等詞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兩個不同的利益方站在一個平衡的天平上,中利就是調整天平使其保持平衡的作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中利相關的成語,例如“中庸”、“中道”等,以加深對中利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玩游戲的時候,我們要尊重規則,不能只顧自己中利。
2. 初中生:在班級活動中,我們要考慮到每個同學的需求,尋求中利。
3. 高中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要協商解決意見分歧,實現中利。
4. 大學生:在職場競爭中,我們要學會與他人合作,追求中利。
5. 成年人:在家庭生活中,我們要平等對待,追求夫妻間的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