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削
編削(biān xuē)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x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修整、整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編削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指修整、整理文字或文章。它可以用于描述對文字、文章進行修改、潤色等工作。編削還可以指對人的行為、態度進行整理、修正,使其更加合適、得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編削常常用于描述編輯、校對、修改等工作中。此外,它也可以用于描述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整理的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編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故事中,齊國的國君僖公委托大夫公叔段整理國家的文書,公叔段認真修整了文書后,交給了僖公。僖公看到文書整理得井井有條,非常滿意,于是贊嘆說:“編削有道啊!”從此,編削成為了整理文字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編削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編”和動詞“削”組成。動詞“編”表示整理、修整,動詞“削”表示修剪、修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花了很多時間編削這篇文章,讓它更加流暢。
2. 我們需要一個資深編輯來進行編削,使得這本書更加完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編削”與整理文字的場景聯系起來,例如想象自己在整理一篇文章,逐漸修整得更加完美。可以通過多次重復和使用這個成語,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編削相關的成語,例如“編修”、“削足適履”等,加深對整理、修整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需要編削我的作文,讓老師更喜歡它。
2. 初中生(14歲):老師讓我們編削課堂筆記,以便更好地復習。
3. 高中生(17歲):我花了很多時間編削我的論文,使其更加有說服力。
4. 大學生(20歲):我在寫畢業論文之前,會先進行編削,以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和條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