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悌
成語(Idiom):愷悌
發音(Pronunciation):kǎi t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愷悌是指兄弟之間親近和睦的關系,也指兄弟之間友愛、和睦相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愷悌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愷”意為友愛和睦,而“悌”意為兄弟之間的親近和睦。愷悌強調兄弟之間友愛和睦的關系,強調親情和家庭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愷悌可以用來形容兄弟之間的關系和友愛,也可以用來形容家庭和睦和親情深厚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表達對兄弟姐妹之間和睦相處的贊美和祝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愷悌源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問政于孟子曰:‘寡人之于國也,其愷悌如何?’孟子對曰:‘王好色,則臣愷悌;王好貨,則臣愷悌;王好士,則臣愷悌;王好言,則臣愷悌;王好信,則臣愷悌。’”這段對話表達了梁惠王問孟子如何治理國家,孟子回答說,如果國王喜歡色情、財富、士人、言辭或誠信,那么臣子就會愷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愷悌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愷”為形聲字,由“廣”和“豈”組成,表示寬廣和善良;“悌”為形聲字,由“心”和“弟”組成,表示兄弟之間的親近和睦。整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意義清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兄弟之間要愷悌相處,共同進步。
2. 這個家庭的氛圍很愷悌,兄弟姐妹之間和睦相處。
3. 他們兄弟之間的愷悌關系讓人羨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愷悌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兄弟之間親密和睦的場景,他們在一起笑著玩耍,彼此互相關心和照顧,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愷悌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親情和家庭的重視,以及兄弟之間友愛和睦的重要性。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兄友弟恭”、“手足之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和弟弟之間很愷悌,我們經常一起玩耍。
2. 小學生:我和我的朋友們都很愷悌,我們互相幫助,一起進步。
3. 初中生:班級里的同學關系很愷悌,大家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4. 高中生:兄弟姐妹之間要保持愷悌的關系,共同支持和鼓勵彼此。
5. 大學生:大家要珍惜愷悌的友情,互相幫助和支持,一起度過大學時光。